据媒体报道:某地拍卖的数家小企业,因市场不佳十分吃紧,企业领导和职工为此忧心忡忡。而当地的有关领导却颇不以为然,在他们看来,企业已转制“放”了,市场吃不吃紧与我有什么关系?
已转制“放”了的企业果真与领导没有关系了吗?话恐怕不能这么说。我们知道,“抓大放小”是加快企业改革,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必然选择。从实行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这一点上来讲,“放”了的企业与领导是没有了关系。但“放小”转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焕发企业新的活力,谋求经济的发展。如果企业搞不上去,经济不景气、各种社会矛盾增加,那领导肯定难逃干系。从这一意义上讲,各级领导对“放了”的企业无疑应继续加强管理——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、宏观的而不是微观的管理,而决不应放手不管,一放了之。特别是当企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,领导干部更应主动上门了解情况,主动去做工作,为企业出主意,想办法,一起研究如何开拓市场的对策,一起商讨如何扶困解危的良方,从而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变化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操得胜券。
由此看来,对企业“放”了还要“扶”,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,也是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。因此,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会“放小”,又要会“扶小”,要尽快掌握“扶小”的本领和技能,从而不断为“放”了的企业这株幼苗培土施肥,使其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茁壮成长。